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废弃化学品的产生源及产生量逐年增长,被国家、社会普遍关注。
废弃化学品产生源分散、产量大、组成复杂、形态与性质多变、可能含有毒性、燃烧性、爆炸性、放射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与致病性的有害废弃物或污染物、甚至含有污染物富集的生物,有些物质难降解或难处理、排放具有不确定性与隐蔽性,这些因素导致固体废弃物在其产生、排放和处理过程中对资源、生态环境、人民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甚至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解决其环境危害性的同时,资源化综合处理处置是行业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点,但行业处理处置技术标准缺失、标准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制约着废弃化学品处理处置行业发展。行业需要创建废弃化学品处理处置标准化新格局,通过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发挥标准规范引领作用,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废弃化学品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循环经济、绿色产业、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
废弃化学品是什么
国家标准《废弃化学品术语》(GB/T 29329-2021)中,废弃化学品 (waste chemicals)定义是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丢弃的、废弃不用的、不合格的、过期失效的化学品,包括包装化学品的容器。【需要注意的是,废弃化学品应与危险废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应加以区分。】
废弃化学品处理处置现状
通常来说,对废弃化学品的处置方式取决于化学品的特点(是否是危废;是什么类型废弃物;是否有价值等因素)。
然而据了解,目前国内对于废弃化学品的处置效果并不理想, 错误处置、不处置甚至是偷排偷埋的行为也是比比皆是。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企业或相关机构守法及管理意识淡薄,废弃化学品流失严重,存在非法转移及倾倒事件;
标准缺失严重,很多废弃化学品的处置方式还处于空白状态,无标准可依;
行业内处理处置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规范性,存在无序化状态;
监管力度较低,对于废弃化学品的生产源、废弃化学品的种类数量以及流向等信息把控不到位,同时监管人员对于废弃化学品的处置技术缺乏认知,影响监管效果;
目前废弃处置的资质机构太少,化学品种类局限太多,导致企业废弃化学品处置成本偏高,甚至有企业因为无资质机构接单,被迫囤积大量废弃化学品的情况。
处理、处置及处理处置技术
国家标准《废弃化学品术语》(GB/T 29329-2021)中,对处理(treatment)、处置(disposal)及处理处置技术(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chnologies)分别给出定义,具体如下:
一、处理
通过一种或多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将废弃化学品中对人体或环境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或毒性较小的物质、或对废弃化学品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活动。
二、处置
采用焚烧和/或用其他改变废弃化学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废弃化学品存量、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分的活动,或者将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设施的活动。
三、处理处置技术
对废弃化学品进行处理和/或处置而采取的各种手段、方法和技能。
废弃化学品处理处置标准化
(必要性)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中国制造2025》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委《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工信部联节〔2022〕9号)提出,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评价、检测等标准制修订,强化与下游应用领域标准间的衔接,鼓励制定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企业标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因此,须尽快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完善标准架构,为废弃化学品处理处置行业发展提供规范性、科学性标准支持,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科学有效地推动废弃化学品处理处置标准化工作全面开展。
天灾难以避免,但人祸可以掌控。
废弃物的处置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要避免废弃物引起的意外事故事故的发生,就要从源头上隔断这种可能性。